【资料图】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令人振奋。而且,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的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额2667.8亿元,同比增长124.1%,汽车出口不断提速。这一成绩,令人欣喜,也让人认清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在各国汽车产业及出口都在提速之际,汽车出海正在成为比拼耐力的“长跑”而不是只看一时的“短跑”。
首先,汽车出海已经站上了新高点,除了以往拥有的出口市场,如今又在欧洲、中东、中亚等地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渗透率增势也远超预期。总体上,中国汽车出海开始更多呈现差异化竞争的良性态势。在海外目标市场上,中国品牌产品也正逐步走出同质化,走出特色化。
其次,海外产业布局迈出新步伐。基于多年积聚的产业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所展开的并购交易及投资是中企在海外投资布局的主力。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在欧洲汽车行业的总投资占比高达53%,较2021年提升33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的增长主要源于上游动力电池厂商在欧洲传统汽车产业发达地区投资设厂、新建产能。在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能上,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都在拓展海外工厂,创造了本地化的新成绩。
第三,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实现新突破。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先发优势,使得中国汽车出海告别了“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均进入了“双向奔赴”的新阶段。既有特斯拉这样的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更有“蔚小理”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包括传统燃油车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新进展,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这既有利于汽车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汽车业的进步。中国车企一开始就拿出了最好的产品出口,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也必然会谋求本地化生产服务和本地化研发,这会有力促进全球汽车产业,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优势的集聚。
第四,融入全球竞争已是必然。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中国汽车产业则从以量取胜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出海之路仍然面临诸多风险,如海外经营、市场、合规风险等潜在挑战,并协同发力在海外搭建本地运营商和供应商网络,不仅把中国最新的汽车产品带到海外,而且把中国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拓展到海外。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要以开放的姿态和全球化的格局推动共享之外,还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一着力点,做好“开放”大文章,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发展,并将出海做大做强做优。
总体上,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拥有了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支撑中国汽车出口跑出了“加速度”,面对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国内车企更需要理性思考,把握机遇,练就耐力,走好出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一“长跑”中不断创造好成绩。